基于大数据架构的省级治超综合管理平台 • 万集科技
基于大数据架构的省级治超综合管理平台
交通运输部2019年发布的《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集基本建成。交通大数据意在强化交通运输信息开放共享,在智慧交通等领域产业链技术突出、具备渠道资源优势的龙头厂商有望受益。
同时,全国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是作为“十三五”部省共建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分为部级工程、省级工程两个部分;部级工程由交通运输部组织建设,主要为部省间、省际间的治超业务协同提供支撑;省级工程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建设,主要实现辖区内治超业务管理和服务,与部级工程进行数据对接和共享。为更好地指导省级工程建设,2018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全国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工程建设指南》(交办公路〔2018〕77号),明确了省级工程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基本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治超联网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部署,亟需加快各省级工程的建设,提出符合各省科技治超实际的总体框架、重点任务及建设模式,进一步提高省级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和集约性,更好地满足全国联网运行的需要。
于此,省级而言,这些数据可以为各个省制订相应的货运道路运输政策提供分析和支持。比如各个省、地市和周边地区货运网络交互的情况,包括货物种类运输的交互情况,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调整政策能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省级治超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有很多的其他应用场景。
第一,可以开展超限违法车辆的稽查。货运车辆通常采用车辆信息实时更新的方式,通过对超限货运车辆经过视频卡口留下的记录,分析车辆的行驶规律,包括行驶时间、高速出入位置、缴费的情况,对车辆超限数据的稽查。为运政部门、交警部门、治超办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改善货车运输超载超限问题。
第二,可以分析车辆的行驶轨迹,找到规律,供运管局、运输企业应用,产生数据的增值。可以分析运输企业名下的所有的车辆具体的行程跟他所预期的偏差有多大、是不是按照设定路线、区域的路线进行行驶,以此分析行驶风险,合理、合法行驶。
第三,可以对车辆的车主或者车辆本身进行一个画像。分析货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上经常在哪些区域行驶,哪些货车经常在夜间行驶,哪些路段作为超载现象出现严重的区域。把所有的信息打上标签,形成车辆和车主的画像。便于政府机构在执法期间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执法。
第四,还可以和道路运输相结合。只要是运营的车辆都有运营的许可,包括人员、车辆等许可。结合道路运输的资格信息,为货运物流信息平台提供支撑。对人员和车辆的资格信息进行验证,可以降低平台运输的风险;对货物的实际运单进行验证,实现从源头根绝货物运输的违法现象的出现。
在道路运输超限超载方面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使治超业务处理智能化,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升现有的治超综合管理系统工作质量,提升各种资源数据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治超综合管理系统的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促进了我国交通行业的稳定发展。
针对目前治超各部门相互独立、数据封闭、没有形成一个稳固的业务体系的现状,我司推出基于大数据架构的省级治超综合管理平台,用于全省跨地区、跨部门的治超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与联合执法;同时对超限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分析与挖掘,为各级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增值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综合治超智能化、非现化、网络化的多部门联合执法平台。
本平台主要包括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站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及源头治超监管系统(分市州县端和企业端)几大系统,其中以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为总核心系统,系统功能架构如图所示:
1) 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
以超限超载检测信息的采集、流转、应用为主线,面向治超办、路政执法总队、执法监督局、高管局、省路网中心等部门的治超业务管理需要,建设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治超业务闭环的管理,实现治超联动执法信息交互、联动执法过程监督、治超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以及面向执法部门和公众的信息服务等,为进一步落实治超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提供技术支持。
① 治超业务管理系统
包含运行监控、业务监管、数据查询及信息管理等子系统。主要实现治超站、劝返站、非现场执法点的业务数据及设备状态的详细信息查询。
② 执法联动与监督系统
包括业务监督、一超四罚信息抄告、部省治超信息交互等子系统。主要实现省内治超黑白名单管理、多部门联合治超业务的信息抄告及过程监督、部省治超案件交互和失信报送。
③ 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
包括数据统计分析、专题分析、报表定制、综合查询分析等子系统。主要实现各级单位治超数据上报、专题报表生成、治超业务相关的综合查询和分析。
④ 信息服务系统
包括微信公众号、网站信息服务、短信服务、科技治超APP等子系统。主要实现治超信息对社会公众宣传、公示、查询等,并为治超案件相关的监督人员、执法人员、企业、当事人等提供短信息提醒、业务查询、信息展示等功能。
2) 站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
站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治超站超限检测系统、劝返站超限检测系统、非现场执法站超限检测。三类站级检测系统主要功能相似,所以统一建设。
以已有站级系统为基础,全面接入称重设备、车辆抓拍识别设备、轮廓检测设备等,新增站级统计报表自动生成、黑名单部省对接接口、站级数据验证与清洗、冲卡车辆数据采集和共享、客货车数据拆分、设备运行状态远程监测、路政执法、运政执法、交警执法等功能,实现车辆检测称重、车牌识别和车辆抓拍图像、视频监控、黑名单等数据的自动采集、比对、共享、统计和上报,在站级层面上实现数据融合和治超业务联动,进一步发挥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应用效能。
3) 源头治超监管系统
源头治超监管系统分为市州县端和企业端两个部分。其中企业端部署在源头企业,用于数据采集、展示和上传。市州、县端部署在州市执法监督局和县执法大队,用于州市、县治超工作人员监管辖区内企业情况和案件办理。
除上述针对各单位独自管辖治超业务独立的执法流程外,针对一些重要的治超业务还需要源头治超、路政执法、高速入口治超等跨部门执法联动,如:针对“百吨王”重点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告知、GPS轨迹与业务联动、国省道与高速治超联动等。
(1)“百吨王”重点打击
对于源头企业检测站和非现场检测站检测到的超限50%以上的的货车数据(如:“百吨王”),系统自动筛选后进行实时重点告警,然后在10s内数据直接上传到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高速入口劝返站检测到的超限50%以上的的货车数据(如:“百吨王”),在20s内通过省高速治超系统上传到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源头企业检测系统、非现场检测系统、高速入口劝返检测系统通过设置现场情报板、短信、邮件等方式将违法行为告知驾驶员、车主、运输企业等相关责任主体,通过省级平台将数据实时下发到路政移动执法APP上,移动执法人员收到数据后,根据提供的车辆GPS实时定位,对车辆轨迹进行实时预判,提前到指定位置进行拦截,对“百吨王”车辆进行重点打击,及时消除违法行为,避免道路或桥梁受到损坏,如下图所示。
(2)超限超载行为告知
关于违法行为告知环节,源头企业检测系统、非现场检测系统、高速入口劝返检测系统以及固定治超站检测系统通过对接运政的人车户数据、货车的ETC信息、12328监督电话、路政和运政系统、交警人员联系方式或业务系统等,当车辆经过超限检测站点检测到车辆超限行为时,以现场情报板的方式告知当事车辆驾驶员,同时通过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告知驾驶员、车主、运输企业的责任人和源头企业的负责人,然后通过系统推送方式将超限信息告知路政和运政,以短信、邮件、电话或系统推送方式告知交警,如图所示。
(3) GPS信息与业务联动
通过部级卫星定位信息查询接口获取货车GPS实时定位,当车辆经过检测站点时,检测数据通过匹配车辆GPS信息,可获知车辆是否安装或开启GPS,当无法获取GPS数据时,可通知运政及时对车辆进行相关处理,GPS信息数据正常的情况下,结合站点检测数据,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运输轨迹分析,当车辆发生超限行为时,一方面可以快速定位车辆位置从而进行有效拦截,另一方面,可以倒查源头企业,获取源头出厂范围区域,辅以运政监管的源头企业信息和源头企业超限检测站监控视频和数据可精确定位源头企业,从而落实一超四罚对货运源头的处罚,如图所示。
(4)国省道与高速联动
对于源头企业出厂检测和非现场检测站检测到的明显低于车辆限重的检测数据,系统智能筛选后将数据直接上传至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然后下发至省高速治超系统,最后打到高速入口子系统,当对应的这些车辆驶入高速口时,自动识别,提醒车辆劝返站免检,直接驶入高速,有效改善因为劝返站检测而导致的入口拥堵情况,提升通行效率,如图所示。
1)执法流程可定制
针对不同省份执法流程不统一、差异性及个性化需求,平台支持业务流程的动态扩展、流程裁剪等定制化服务。
2)执法证据完备性
平台提供完备的执法证据包括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多张抓拍照片、短视频、行驶波形,以及非现站点的检定证书、型证书等。
3)全执法流程案卷管理
平台支持在执法流程中的所有案卷登记信息的管理。
4)常规信息查询
治超业务管理平台具有常规业务查询、资源分配管理、数据分析统计等功能,提供简单便捷地操作方式,提高运行管理效率。
5)数据统计分析
多维度数据整合分析,分析结果清晰呈现。
6)专业化的交互展示
支持站点设备状态检测、站点检测能力评价、站点检测车辆提醒、超限车辆提醒、设备维修数据支持等。
● 站点设备监控
● 站点信息查询
● 道路超限监测分析
对区域内行驶车辆行驶情况进行分析,绘制区域内超限路段地图,对区域内超限路段进行监控管理。
● 站点实施过车视频查询
支持站点车辆的视频查看,可实现播放当前选中站点实时经过车辆的视频。
7)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 车辆驾驶行为分析
当今,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9亿,如何根据车辆特性,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对采集的交通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围绕车辆构建相关数据模型,可发掘出不同类型的增值服务,满足车主更多个性化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双赢。
● 道路养护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保持公路路网安全畅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运输车辆的相关数据分析,搭建道路养护数据模型,为路方提供合理的道路养护建议,可有效降低因道路养护对交通产生的不利影响。
1998年,《公路法》颁布以来,超限治理效果不尽人意,治超信息不能实现跨层级、跨业务、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与协同。2018年6月,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印发《全国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工程建设指南》(交办公路〔2018〕77号),对全国治超信息联网提出了工作要求,部署各地加快治超系统省级工程建设,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信息化平台,督促各地加快推进治超系统全国联网,不断提升科技治超水平。
2019年12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政务大数据有效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深入共享开放;大数据在综合交通运输各业务领域应用更加广泛。
基于大数据架构的省级治超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可及时有效地将全省固定治超站、非现场执法站、源头企业、高速公路入口治超数据实时上传,统一全省治超业务进程,实现全省治超信息跨区域共享。通过治超综合管理平台的信息交互,可与公安、运营等不同的工作部门实现数据交互与共享,发挥大数据的价值,统一交通体系信息共享。
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可建立精确的数据应用模型,对采集的车辆装载、路径、身份信息综合分析,可以对省级道路健康状况进行基于数据的分析,为道路养护的部门提供科学决策。通过对车辆装载情况及路径分析,可以为全省范围内的物流业提供物流规划,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基于大数据的交通路网动态分析,还可为用户提供了出行的实时方案选择。
基于大数据架构的省级治超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
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交通企业,公司在车联网、大数据、云平台、边缘计算及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了车路两端激光雷达、V2X车路协同、大数据平台、ETC、动态称重、汽车电子标识等多系列产品,为智慧高速、智慧城市提供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系统、产品及服务。